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不灭的火种定会燃遍万里江山——陈毅与《梅岭三章》的故事
雪竹/浦江纵横
2021-10-14 20:50 
旌旗十万斩阎罗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从江西瑞金中央苏区转移,开始长征。项英和陈毅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1936年9月,蒋介石调集嫡系部队第四十六师,对赣粤边游击队进行第二次大“清剿”,使出碉堡、隔离、搜剿“三管齐下”的手段,步步进逼游击队根据地。陈毅进入革命生涯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刻。
梅岭山中的深秋季节,寒意袭人。那时,陈毅正住在离大余县城约15公里的梅岭的一个山沟里。一天下午,原湘鄂赣省委派到敌军46师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又名陈宏)送个条子上山来,说中央派人带来了重要指示,要负责同志到大余县城去接头。
没想到,此行让陈毅在梅关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陈毅抵达大余县城时,得知陈海已叛变。当他返回梅岭时,叛徒陈海已经把告密信送出,项英、陈毅等的住地———梅山斋坑迅速被敌人包围。敌人以五个营的兵力在梅岭搜索,为避搜查,陈毅和特委人员果断地昼伏草丛,夜里转移,在梅山范围内与敌人周旋。
一连20多天,游击队丝毫不敢动烟火,也没有粮食可吃,只能嚼野果、野菜充饥。一日,陈毅蛰伏在草莽中,旧伤隐隐作痛,胃病重新复发,心中异常焦虑,不知能否逃过这个劫。思虑中,陈毅突然诗思泉涌,顷刻之间,把十几天得到的诗句联接成章,默吟出豪气冲天的“绝笔”诗《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诗碑
梅岭是“赣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根据地,如今,大梅关驿道沿途建筑已修复,遍植梅树,重立诗碑,《梅岭三章》诗碑与梅关碑林连成一片,成为当地一道人文风景。
血雨腥风应有涯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疯狂“清剿”,红军游击队被迫风餐露宿、昼伏夜行,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再加上“北山事件”及此后发生的几次叛徒事件,极少数意志不坚定的人便牢骚满腹:“革命,革命,革到大家都没命!”“革命,革命,革得大家钻山洞!”
陈毅听说后,鼓励大家坦诚交心,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科学分析形势,帮助大家消除悲观情绪,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
无论是在战斗间隙,还是在转战途中,陈毅经常给游击队员分析形势,讲解政策,指明前途,激励斗志。
关于政治形势,陈毅讲“我们现在躲起来,长期坚持,完全是保存自己,巩固游击区,给时局若干影响。”“到时,抗日战争必然到来……我们这里就成了一个中心。抗日战线要加强,国民党一定会派人来找我们合作,派军乐队来欢迎我们下山。”
准备改编为新四军的南方红军游击队
关于革命的发展前途,陈毅和战士们谈心,让大家知道现在处在革命的低潮时期。“但是只要剩下一个人,也要顽强坚持下去。共产党的红旗不能倒,游击队的旗帜不能倒。革命的火种是消灭不了的,黑暗总会过去,革命必然会到来!”
关于个人,陈毅坚定地说:“红军的干部战士都应该是革命的英雄。胜利的时候要当英雄,困难的时候更要当英雄。”“我是不能走,我的任务在这个地方。我走,到上海,马上穿起西装,很舒服。再到西北找关系很容易,我的关系很多。但我不能走,我的任务在这里。”“党交给我个人的任务就是在这里坚持游击战争,就是剩下我一个人还要干,共产党的红旗不会倒,革命的火种是扑灭不了的,毛委员在井冈山时就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火种一定会烧遍万里江山!”
正是因为陈毅有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才能在危局困境中生发出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才会“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发挥出卓越的领导艺术,以昂扬的奋斗精神出色地完成党交付的任务。
面对挫折与失利,陈毅对形势的判断比较客观准确,他认为要承认红军暂时的失败,当务之急就是及早部署和开展游击战争,他还多次提出建议:“失败就是失败,承认失败,还可以不失败或少失败些,现在要赶快部署打游击”“大家穿便衣背起快枪,脱下军装,打游击去。”
面对其他领导人的错误主张,陈毅实事求是地指出,正是阵地战这种死打硬拼的战术,把中央根据地搞垮的。他说,“承认失败并不是悲观失望,而是政治上坚强的表现。应当冷静地面对现实,认真地组织这次退却,迅速地、坚决地适应形势,抛弃旧有的一套,实行彻底的转变。”
陈毅在回忆当时情况时曾说,我们要保存自己,到抗战时“我们有几个人就可以成立几百人的队伍,有几百人就可以成立几千人的队伍,有几千人就可以成立几万人的队伍。”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事实已经证明,当时以保存自己、积蓄力量为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赣南三年游击战艰苦卓绝,“我们的全部地盘,就是这么几个‘岛子’,但是我们有着浩瀚的海洋作依托,那便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陈毅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地区一景
考虑到“游击战争是长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为了避免“游击队到群众家里,反动派就杀人、烧房子。搞久了,人民生活不下去,老百姓遭殃”,陈毅提出“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搞黄色村庄、搞两面派”,以“争取群众的支援,巩固我们与广大老百姓的团结。”
根据陈毅这个策略,红军游击队派了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开明人士去担任保甲长,使其名义上听命于国民党,实际上支持共产党,为共产党办事,此为白皮红心的“两面派”。
同时,在赤白交界地区建立“黄色村庄”,游击队与老百姓配合默契,一个打空枪、一个假告密,使敌人确信“黄色村庄”的可靠性。“两面派”和“黄色村庄”的策略扩大了红军游击队的生存空间,正如陈毅所言:“敌人根本的致命伤,就是我们与群众相结合。敌人采用种种办法来对付我们,都是白搭。”
陈毅提出要争取群众的支援,与老百姓默契配合
对于受到敌人迫害的老百姓,红军游击队虽然自己食不果腹,但仍然尽其所能给予经济上的帮助。陈毅说:“那时我们有很多钱,但我们自己却很节省,而对群众却很豪爽。敌人把老百姓的房子烧了,游击队给钱帮他修起来;坐了班房,共产党帮他保出来;老百姓被打死了,我们送钱去救济。”视人民为“重生亲父母”,视己为“斗争好儿郎”,实乃“革命强中强”。
责任编辑:谷钦慧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