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黄浦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举行专题会议:城市建设与管理
黄浦区政协
2021-01-15 20:56  来源:政协联线
城市建设与管理
1月11日下午,区政协二届五次会议举行专题会议。与会委员就“城市建设与管理”专题,同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深入讨论,共商黄浦发展大计。
现将委员发言分享如下
江跃中
关于城市有机更新中零星地块旧房改造修缮的建议
建议:
1、进行“X光”式“扫描”甄别。对零星地块旧房要进行严格的甄别,通过一定的程序,明确保护、保留、改造和拆除的范围。
2、进行“腾笼换鸟”式的保护性改造修缮。修旧如旧,全面恢复维护其历史风貌和街坊肌理。
3、进行“一处一案”式改造修缮。保留城市文脉的风格与特色。
4、进行“提升品质”式改造修缮。实现电梯加装、架空线入地、体育设施增设、智慧社区、智能安防等民生项目。
黄海清
智能数据决策助力两网协同治理体系建设
建议:
1、在城区数字化转型、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服务型政府上成为标杆,用数据智能技术推动经济数据化、生活数据化、治理数据化。
2、“一网通办”要让更多的事项掌上高效办,全程网上办,界面友好办,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一网统管”要挖掘和深化更多的实战场景,真正帮助政府实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资源统筹调度。
3、出台引导政策,加强数据智能技术同黄浦金融服务、智慧文旅、智慧商圈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施泳峰
聚焦城市有机更新,在保留保护建筑的改造修缮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建议:
1、准确认识保留、保护建筑的文化内涵。对老建筑要更加注重挖掘“前世今生”故事,传承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
2、准确认识保留、保护建筑的历史内涵。挑选专业的修缮队伍精雕细琢,让现代科技和传统技艺相结合,体现建筑科技和建筑工艺的进步。
3、准确认识保留、保护建筑的精神内涵。既要保护建筑物的历史风貌,又要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通过因“房”而异的改造修缮模式,降低居住密度、释放居住空间。
姚坚
聚焦两网融合促进管理和服务无缝衔接
建议:
1、实现“统管”“通办”的数据共享,形成一个社会治理数据网。
2、优化“放管服”,建成“大闭环”,实现“两张网”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等方面相互依托、支撑、赋能。
3、构建街道“1+3”架构,整合街道的管理服务资源,形成“一盘棋”,合力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
4、管服“聚合力”,优化营商环境。管理赋能服务,管理优化服务,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罗丹
黄浦特色城市管理品牌:智能化与绿色城市
建议:
1、通过商业楼宇办公空间的优化升级改造,增加社交活动空间和共享空间,使城区更具活力。
2、通过5G技术和物联网的场景应用,在公共交通、商业活动等领域倡导“无接触式付费”,提升公共卫生水平。
3、在“南京路-人民广场”和“淮海路-新天地”两个经济高密度区域率先推行“智慧街区”。
4、在区内的商业楼宇或写字楼里,新建或者改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充电站,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充电桩使用制度。
应明
拓宽“一网统管”数据汇集渠道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效能
建议:
1、加快数据汇聚。融汇百度、高德、美团、滴滴等企业数据信息,推进在交通、停车、非机动车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创新。
2、推广移动应用。扩展智能化应用模块,打造多样性应用场景,形成以智能化应用场景为支撑的治理新模式。
3、加强资源开放。着力推进公众参与的机制建设,丰富问题发现能力,实现“一网统管”的共建、统管和分享。
彭麟媛
美好生活从基层社区的精细化管理做起
建议:
1、提升公共空间规划的审美力,配合专业的、甚至全球知名的建筑设计团队,共同打造上海地标属性且极具审美力的公共空间。
2、持续落实垃圾分类,共享生态环保,要科学规划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及处置“闭环”,规范沿街商铺上门收集流程。
3、推进“三美”建设,发展区域特色,改善公共卫生,提升人文关怀,在“市民驿站”开辟简单康复区域,在老人日托所开设免费上网课程,帮助他们融入电子支付时代。
戚建豪
“三美建设”成果 如何成为高标准的人民美好生活的场景
建议:
1、提高建设标准。政府层面,提高绿化景观、外立面等建设标准;社会层面,提升店招、店面美化等体验度、感受度。
2、注重社会和场景的结合建设,包括规划、房管、绿化、街道、商务委系统化整合,集成化场景建设,如复兴路、思南路等。
3、释放社区空间,强化街道社区规划职能,社区零星地块鼓励引入社会资本,改造成为社区嵌入式服务和商业新消费的场所。
4、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围绕社区新基建,从如何数字化、园林化、便利化角度,使得小区更加宜居。
李坚
从城市更新到社区更新 共建共享具有黄浦特质的美好家园
建议:
1、找短板,制定新目标。社区更新应向可持续发展社区的目标转变,从项目运营向社区层面整体统筹更新的方向招标,建立集约、共享模式。
2、多元化,探索新举措。平衡各方利益,形成完善的分工体系,构建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功能。
3、寻突破,健全新机制。健全适合黄浦区情的社区更新决策与实施机制,构建城市更新项目运营与社区治理的互动合作平台,明确权责清单,指导社区更新工作的有序开展。
陆文军
持续推进“一江一河”滨水区建设创造黄浦发展新机遇
建议:
1、功能。黄浦有最好的外滩,能不能开设水上公交,解决最后一公里。
2、故事。区域社会经济能不能发展、发展得好不好,最后是比故事。
3、品质。“一江一河”的品质和“三美”建设密不可分,黄浦滨水岸线及其辐射空间如何发挥后发效应,关键在于品质提升。
肖予乔
关于中心城区服务类社区级
配套设施设置的建议
建议:
1、综合考虑不同条线要求,行成特色化建议。在底线型建议的基础上精准摸底,形成特色化。
2、提倡运用“三跨共享”理念,以“跨边界、跨级别、跨人群”方式综合使用各类设施,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淡化社区行政边界,鼓励设施共享。
3、应用“集约符合”和“精准配置”手段,考虑存量资源有限、人口分布不均、旧改地块人口更迭等情况,形成针对性社区服务配置建议。
责任编辑:杨一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