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全体委员和列席同志分11个小组审议了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二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讨论了区政协2021年工作要点。
区政协主席左燕,副主席黄玮、程霄玉、陈永亮、宋钰勤和秘书长俞明参加了分组会议。
王登轩 周菲 摄
委员们认真讨论,踊跃发言,发表真知灼见,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撷取部分委员金句,分享如下:
孙立行:
一是“扩开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二是“重创新”,注重发展创新型经济;三是“优服务”,优化金融专业服务;四是“广赋能”,数字赋能,加快产业数字化;五是“铸品牌”,进一步提升黄浦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六是“促集群”,促进产业集群和人才集聚。
邱旭黎:
建议政协委员下沉一线,能让委员更多地了解黄浦区情民意,也能更多地把基层百姓的声音带上来。
计时俊:
政协开始了“啄木鸟”式的监督,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也得到了加强,希望对政协委员开展社区调解方面的相关培训。
黄 玮:
政协委员一要围绕“十四五”开局,为“五型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二要提高提案的解决率,把提案解决率列入政协督办中,给老百姓以获得感;三要开展好界别工作、有效衔接等工作,打造特色品牌;四要围绕建党100周年,讲好中国故事,讲清黄浦故事。
张志伟:
一要加强学习、多造声势:围绕建党百年纪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习形式;二要建言资政、多下力气:针对“十四五”开局工作建言献策,促进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三要民主监督、多做文章:围绕实事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发挥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作用。
施泳峰:
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要关注民生,特别是老百姓的难点痛点,设法帮助一起解决困难,把事情做好做到位,对得起政协委员的称号。
杨 燕:
建议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政协要不断创新工作载体,让“双向发力”更有力。
吴剑秋:
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要把委员身份与岗位身份有效结合,即:当好“两者”——建言者、实践者,做好“两员”——宣传员、信息员,既寻求共识,又传播共识。
吴希铭:
建议充分利用委员的资源和专业优势,实施“专家会诊”把脉,发现问题后,注重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力争问题矛盾一件一件解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曹天风:
一要站得高,要融入国家战略,做到发展最领先,群众最幸福,魅力最彰显;二要思考得新,要跟得上新潮流;三要望得远,危机中开新局;四要学得勤,通过碎片化学习,吸收与自己相关的东西;五要沉得下,做到肯干、建言、实践。
程娅骅:
建议把文化送到基层,送到社区,让社区居民看书变成一件触手可及的事,用有力措施践行全民阅读,渲染书香氛围,创建书香黄浦,努力营造“书香一座城,文明一代人”的城市环境。
宋慧君:
建议吸纳医疗卫生、教育等专业能力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退休人员,打造一支公共卫生防疫的“预备役”队伍,每年组织相关的专业培训,开展实战演练,在公共卫生突发状况来临时,能够及时“平战转换”,发挥更大作用。
倪海郡:
希望区政协推出更多平台,促进委员跨界交流,使各个领域之间碰撞出“火花”。
程梅芳:
要高质量、高站位地完成参政议政工作,用我们的“干货”,提高我们的责任担当。
许铮铮:
“提案公开”形成制度化,“有效衔接”促进办理协商更“接地气”。



(原题为《分组会议|热烈讨论政协报告 真知灼见金句频现》)
区政协主席左燕,副主席黄玮、程霄玉、陈永亮、宋钰勤和秘书长俞明参加了分组会议。

委员们认真讨论,踊跃发言,发表真知灼见,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撷取部分委员金句,分享如下:
孙立行:
一是“扩开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二是“重创新”,注重发展创新型经济;三是“优服务”,优化金融专业服务;四是“广赋能”,数字赋能,加快产业数字化;五是“铸品牌”,进一步提升黄浦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六是“促集群”,促进产业集群和人才集聚。
邱旭黎:
建议政协委员下沉一线,能让委员更多地了解黄浦区情民意,也能更多地把基层百姓的声音带上来。
计时俊:
政协开始了“啄木鸟”式的监督,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也得到了加强,希望对政协委员开展社区调解方面的相关培训。
黄 玮:
政协委员一要围绕“十四五”开局,为“五型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二要提高提案的解决率,把提案解决率列入政协督办中,给老百姓以获得感;三要开展好界别工作、有效衔接等工作,打造特色品牌;四要围绕建党100周年,讲好中国故事,讲清黄浦故事。
张志伟:
一要加强学习、多造声势:围绕建党百年纪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习形式;二要建言资政、多下力气:针对“十四五”开局工作建言献策,促进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三要民主监督、多做文章:围绕实事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发挥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作用。
施泳峰:
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要关注民生,特别是老百姓的难点痛点,设法帮助一起解决困难,把事情做好做到位,对得起政协委员的称号。
杨 燕:
建议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政协要不断创新工作载体,让“双向发力”更有力。
吴剑秋:
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要把委员身份与岗位身份有效结合,即:当好“两者”——建言者、实践者,做好“两员”——宣传员、信息员,既寻求共识,又传播共识。
吴希铭:
建议充分利用委员的资源和专业优势,实施“专家会诊”把脉,发现问题后,注重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力争问题矛盾一件一件解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曹天风:
一要站得高,要融入国家战略,做到发展最领先,群众最幸福,魅力最彰显;二要思考得新,要跟得上新潮流;三要望得远,危机中开新局;四要学得勤,通过碎片化学习,吸收与自己相关的东西;五要沉得下,做到肯干、建言、实践。
程娅骅:
建议把文化送到基层,送到社区,让社区居民看书变成一件触手可及的事,用有力措施践行全民阅读,渲染书香氛围,创建书香黄浦,努力营造“书香一座城,文明一代人”的城市环境。
宋慧君:
建议吸纳医疗卫生、教育等专业能力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退休人员,打造一支公共卫生防疫的“预备役”队伍,每年组织相关的专业培训,开展实战演练,在公共卫生突发状况来临时,能够及时“平战转换”,发挥更大作用。
倪海郡:
希望区政协推出更多平台,促进委员跨界交流,使各个领域之间碰撞出“火花”。
程梅芳:
要高质量、高站位地完成参政议政工作,用我们的“干货”,提高我们的责任担当。
许铮铮:
“提案公开”形成制度化,“有效衔接”促进办理协商更“接地气”。




责任编辑:张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