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退出登录账号吗?
取 消
确 定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姬兆亮:打造“15分钟服务圈”,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政协头条讯
2020-01-17 09:31  来源:政协联线
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17日上午举行第二次大会发言,浦东新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姬兆亮作了题为《打造“15分钟服务圈”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发言。
在发言中,姬兆亮委员结合浦东实践,对完善上海公共服务体系提三点建议:
第一,用标准化配置解决公共服务不平衡问题。
2016年8月,上海发布《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2018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首先要解决“有没有”。“有没有”不仅指设施“有没有”,也包括服务量“够不够”、服务“便不便利”、城乡“均不均衡”。“15分钟服务圈”就是改变以往单纯以设施为中心布局公共服务资源的方式,确立以“人”为中心,以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教育、卫生、养老、文化和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可及、可达性作为配置要求,形成标准,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布局和一体化发展。
浦东新区通过“15分钟服务圈”标准化的方式,对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开展了有效的探索实践。建议参照“15分钟服务圈”的浦东标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上海标准,并引领形成国家标准。对照标准,建立任务清单,形成行动方案,有效解决公共服务不平衡的突出矛盾。
第二,用多元化供给解决公共服务不充分问题。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解决公共服务“有没有”,还要考虑服务“好不好”。“好不好”不仅指质量,还指服务品种“多不多”,能不能让群众满意。
一要多渠道拓展。一方面,要做好从兜底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向更高品质的“非基本公共服务”拓展,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探索从“生活版”向“生产版”拓展,围绕企业创新创业需求,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二要智能化提质。智能化可以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覆盖面,实现提质增能目标。浦东的周家渡街道针对区域老龄人口占比大的特点,运用智能化手段实时监测,将养老床位需求“化整为零”,推动养老服务由“机构”向“家庭”延伸,促进形成“集中公共养老+嵌入式养老+居家养老”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为解决公共服务“好不好”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要市场化增效。非基本公共服务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多方投入,扩能增效。比如,通过构建区域分时共享模式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就是很好的探索。
第三,用制度化建设解决政策不匹配的问题。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关键还要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顺不顺”。“顺不顺”不仅指规划上有没有空间,也指财税政策支持到不到位、设施建设有没有通道路径、建设成本是不是合适等。
一是要探索政策系统集成。着力向规划要发展空间,向财税政策要支持力度,在资源整合上打通路径,在建设成本上科学可控,增强各部门政策的协同与合力,形成规划、资金、资源、人才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以适应居民公共服务多样化、高品质的动态需求。
二是要建立资源盘活机制。对于建成区特别是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公共服务设施缺配的问题,政府要从有利于老旧小区改善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角度,对于利用存量住宅、工业厂房改建公共服务设施涉及的用地性质、房屋用途改变等方面提供政策通道和路径。健全完善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市民开放共享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效能。
责任编辑:李立峰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打开政协联线APP,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还没有评论,来抢沙发!
打开政协联线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